建设成效

1、降本增效:通过智能水肥一体机和平台“设施智能控制”功能有效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时间、供水量和施肥浓度,提高肥水使用效率,减少人工手动灌溉用时2小时左右,结合田块有效灌溉率分析,平均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.2%。 通过平台对农场农资使用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,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,大幅减少劳动力、肥料、农药等成本投入,资源投入配置更加合理。根据2022年、2023年水稻种植相关数据对比,农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.3%,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9.5%,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3.6%,节约水资源使用量1吨/亩,劳动力用工减少28.6%,平均每亩减少成本约100元。

2、增产增收:通过卫星遥感与无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农场范围5天一次的近实时长势监测,基于平台中的种植模型,对每块田的长势按等级进行监测分类,每周提供一次长势分析报告,科学指导施肥、补苗等农事活动。 在作物生育关键期,通过草害识别模型对草害严重的区域进行监测标记,形成草害分析报告,辅助农场及时、有针对性地进行杂草清除,保障并提高水稻产量。2023年10月25日开始,农场进行了收割作业,水稻总产量达到1299吨,比去年增长2.1%,亩产增长27斤。

3、提升品质:通过虫情监测设备动态监测田间虫情,结合太阳能诱虫灯、螟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,减少25%-30%的农药用量。同时,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,减少25%-30%的化学肥料用量。按照无公害、绿色有机稻谷的标准化栽培方式,实现肥药双减,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的同时,保护生态环境,做到真正的绿色原生态,提升“海安大米”品质,打造区域性品牌。